520) this.width=520">

"愛 & 戀" 在這一世代 究竟是什麼 我實在不明白也不清楚

最近有很多新聞都是情殺 或 性虐

似乎都是感情處理的不好所導致的人間悲劇

專家說 妳必須先清楚自己最終要的是什麼 妳才能去決定

其實 很多時候 自己都已經非常清楚了

但 總是不肯面對現實 總是逃避現實

我想 這世上的人 在愛戀這部份 是不是分為四種人

四分之一是 廝守終身

四分之一是 獨身到老

四分之一是 劈腿成性

四分之一是 尋尋覓覓

在我看到的有一部份的人 是尋尋覓覓找尋嘗鮮的對象 劈腿成性

明明有了妻子, 女友, 還要不停的找偷情的對象 

彷彿吃了春藥 需靠性慾才能獲得暫時的喘息

或是為了滿足自己在性慾上面的快感及高潮

人們越來越感官物化

人原本之所以優越於動物 就是因為人擁有控制及思考的能力

而現在的社會情形 是越來越縱慾

道德及心智向下沈淪至〸八層

帶著人面的禽獸 也許就是你每天面對的

爺爺性侵女(男)童

爸爸性侵女(男)童

路人男性侵路人女

軍中性侵

偷姦情殺

分手情殺

回頭看兩年前所寫下關於感情方面的日記

文字間盡是滿滿的甜蜜

戀愛時的甜蜜互動 有甘有甜有苦

但是一切全是那麼的甜

現在的我

卻已經忘了那是什麼感覺

即使看著當時所寫的內容

心裡似乎也感受不到一絲波動

唯一的感受是  當時的我 好天真

突然覺得自己有點慘

似乎已經喪失 麻痺了這方面的功能

是害怕嗎!?


**********************************************************************************************************
轉載PCHOME電子報

仲夏七月,台灣的情殺事件占滿新聞版面和BBS聊天室。

留美碩士用極殘的手法殺了小他18歲的女友後自殺;一名不滿女友要求分手的台中男子,持美工刀割破女友衣服強拍裸照並強姦;疑似醋勁大發的男子,將女友從頂樓推下樓後死亡,還謊稱是為了殉情才導致女子不小心墜樓死亡……

惟情難解,情關難渡,但非得難至妳死我亡、非死即傷嗎?到底男女情愛,還有妳情我願的風度存在嗎?愛人們,你們能不能不傷害也不受傷呢?


STOP傷害的愛情安全守則

婦女團體針對2007年至2008年6月情殺案件所發表的數據顯示,平均每個月至少有三件殺人未遂與殺人致死的案件,比起五年前竟成長三倍之多,台灣正面臨嚴重的約會暴力問題,且從2004年開始,經常可見女性在網路討論區發表於情感路途上受暴的事件。

對於情感上的暴力對待,婦女救援基金會提出「傷害STOP愛情安全守則」,讓妳在交往過程中,判斷對方的品德。

Safe安全
平時即注意觀察對方的言行舉止、生活背景及交友情形,若朋友不多或人際關係冷漠,甚至不讓妳接觸他的社交圈,就是一個警訊。

Time時間
對方喜歡嚴格掌控妳的時間作息,或約會時來去匆匆,都不是好現象。

Occasion地點
約會地點在黑暗、偏僻等都是異常狀況,而在公開場合也可觀察他與服務人員的互動,粗暴或低俗都不是好現象。

Person對象
初交往時即易情緒不穩,有爭執便砸東西、罵粗話,事後又獻殷勤示好,這也是個警訊。

罪犯名人化混淆價值觀
15到25歲的年輕世代的感情觀,特別令人感到憂心,基於防範甚於治療,加強年輕世代對親密關係的暴力防治觀念及處理問題的能力,是當務之急,矛盾的媒體炒作,特別是罪犯名人化,是最讓年輕世代價值觀混淆不清的關鍵。

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張慧心舉例說,2003年日本殺人魔殺了荷蘭籍女友後,以精神病為由逃過法律制裁,回到日本後竟以AV男優的身分成名,所著的12本書本本暢銷;去年的韓籍男子掃射美國校園事件,起因也是因為情傷。

張慧心舉出自己女兒在國中時候與交往對象分手的實例,說明父母或家人應該如何從旁輔導,「當女兒告訴我想跟對方分手時,我問她為什麼,她說,男生跟女生應該1加1大於2,但他們的狀況是1加1小於1,因此決定結束交往,」張慧心及家人除了正面肯定女兒的決定,更給予支援,例如,當女兒跟對方通電話時,家人就刻意說該吃飯囉之類的催促,「不要直接出面干涉,讓孩子自己處理,對她是比較好的學習,」張慧心還說,從小就讓兩個小孩去學跆拳道之類的防身術,以幫助孩子在對應暴力時,更能隨機應變、自我保護。

精神科醫師李光輝則表示,一般人被分手後都會有報復心理,但通常不會真正去行動,但有暴力前科的人、有使用藥酒習慣的人、提出分手前兩周內,曾遭受情緒變化劇烈事件的人,是會採取暴力報復的高危險群,所以談分手,時機的選擇很重要,在對方有好事發生時提出是最好的。

未明對方品德前應多P聚會
李光輝醫師進一步提出多P感情理論,認為多對多的聚會才能保護雙方。李醫師並表示,父母不應逃避跟小孩談論挫折,傾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學習如何轉移挫折這樣的孩子才足以應付社會上的種種打擊;同時,就像丈母娘看女婿,從一個人的車品、賭品及球品,就可以看出他的挫折忍耐度有多高。

愛和挫折一樣,都需要學習。資深作家蔡詩萍觀察到,以前的男女是「遲來的性與早熟的愛」,現在的年輕男女則是先接觸性才體認到愛,加上電視節目對女性身體的扭曲,讓身為父親的他,擔心日後該如何讓孩子在現實世界中,瞭解和理解困局。

蔡詩萍建議男女還在交往階段時,應先體認對方究竟適不適合自己、兩人價值觀是否謀合等問題。

而擁有美滿婚姻的前電視主播陳月卿也表示,婚姻幸福的關鍵,就在於婚前交往時,多從對方的朋友上去瞭解對方的品德,「從朋友眼中看對方的另一面,是很重要的,」陳月卿說。

如果雙方真要談到分手,根據數據指出,對方提分手所造成的暴力情殺社會事件最多,而且多數的受害者都是女性。何以如此呢?

原來,男女在分手的處理上,有很大的落差。男性想進行溝通的意願比女性高,而女性多半想直接分手,因此,男性通常會因不滿而傷害對方。

李光輝醫師以自身經驗提出建議,通常他都會先告訴對方自己不婚的立場,如果想分手時,他就做出讓對方討厭的事,兩人關係疏遠後,就可全身而退。

拒絕約暴從拒絕家暴開始
約會暴力發生的主因,除溝通不良、個性不合、劈腿或第三者介入感情、為錢爭執等,原生家庭有家暴史,也是男女交往時,發生暴力相向的源頭。

為此,婦女救援基金會加強宣導「家庭暴力防治法」對於家庭暴力的定義,包括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或精神上不法侵害之行為,包括肢體暴力跟任何打擊、警告、嘲弄或辱罵的言語動作,或使人心生畏懼的騷擾行為,也就是說,除了肢體暴力語言辱罵,精神威脅與虐待,也都是暴力。

雖然,從交友圈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真面貌,但「不方便介入別人的戀情」是友情中的一種默契,這讓很多女性無法脫身,直到受害。據2006年的調查顯示,有4.2%的人在朋友婚前,明知友人有暴力傾向,還是會裝作不知道、沒有協助好友釐清感情正軌。

有人會認為「感情的事很難說」「沒有妨礙到我就不要管」,或害怕惹禍上身,不過在最新修法通過的法條中,已明定同居關係被害人也列入防治法的保護中,因此當有約會暴力發生時,任何人都應勇敢站出來。



 

520) this.width=52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月桂樹女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