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

是現代藝術的主要原型,跨兩次世界大戰歷半個世紀之久的超現實主義運動,自一九二四年安德烈.布里東(
Andre Breton)發表第一次超現實主義宣言後(註一),即成為歐美地區的藝術文化主流,其「自動書寫」(automatic writing)的技法,啟發了美國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的崛起,其「融合現實與夢幻」的潛意識過程,也鼓舞了拉丁美洲魔幻寫實主義(Magic Realism)的進展,其運用「現實既成物」的手法,在後來的複合藝術、觀念藝術以及裝置藝術中,仍然被藝術家沿用,超現行主義甚至跨領域促進了文學、音樂、舞蹈、攝影、電影、建築、設計等多元發展,堪稱二十世紀影響最深遠的國際藝術運動。

超現實主義所描繪的是人類感覺的重要部份--- 對夢境與幻想世界的嚮往,就理性/非理性的二元論言,他屬非理性的範疇;它依持的是靈感而非規則,看重的是個人幻想力的自由展現,而不是社會與歷史理想觀念的結集。二十世紀超現實主義團體尋求的是徹底革新藝術,他們曾深受心理分析的方法和心得之影響。

超現實主義的意識形態主要源自佛洛伊德的方法,那給了藝術家對自身探索的一個模式,為他們展現了一個潛意識帶來幻想形象的新世界。布里東即以佛洛伊德的權威理論做他陳述的依據,他稱:「我相信在未來,夢境與現實此二種看來似乎矛盾的狀態,會轉變成為某種絕對的真實,即超現實。」超現實主義甚至否定了藝術的價值,在某一方面言,他們其實是反詩詞、反藝術的,布里東有一次在談到超現實主義繪畫時即表示:「這不是素描的問題,而根本是描繪的問題」,就是說,藝術只是記錄潛意識形象之可見外貌的方法。

超現實主義的潛意識表達圖式,其演化原理主要源自「自動書寫」與「精緻屍體」二種基本策略,因而一般史家都把超現實派畫家分為兩大類型:一為書法式的超現實(Calligrphic Surrealists),如米羅及恩斯特,而另一類為寫實的超現實(Veristic Surrealists),像達利及馬格利特。

註一: 
布里東1924年曾在他所起草的「超現實主義宣言」中,給超現實主義下了如下的定義:「超現實主義,名詞,陽性,純粹心靈的自動現象,它藉由口語或文字來表達真正的思想功能,其思想的表述完全不受理性的控制,也超越了所有美學或是道德的關照。依據哲學辭典稱,超現實主義根據的是某種聯想的崇高現實,其聯想來自無所不能的夢境,而對理性思維遊戲不感興趣,它可以導致其他精神機制的全面破壞,而以新的代替物來處理人生的主要問題。」

以上摘自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出版台灣超現實展 畫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月桂樹女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