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007871596785363.jpg

 

 

展覽活動名稱: 

異象-典藏抽象繪畫展

 

展覽活動期間: 

2010/01/30~ 2010/12/26   
活動網站

 

展覽活動地點: 

國立台灣美術館    -A3B3展覽室

地址:403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
電話:04-23723552

 

展覽活動簡介:                  
台灣的抽象繪畫從二十世紀五年代起,以半個世紀的短暫時間,濃縮了西方百年以來的抽像藝術演變邏輯,並在發展初期對文化使命感與東方生命情調的強調下,展現了異於西方抽象追求純粹性的「遞減」理路,反以「外加」的傳統興味建立獨特的抽象創作基調。

年代之後,台灣藝術脈動與國際思潮逐漸趨於同步,社會性與議題性的文化思辯與觀念判准以及科技媒材的多元開發運用,讓形式上相對「傳統」的抽象繪畫創作者,面臨了創作形式本身的自我挑戰。在當代眾多藝術風尚與絢麗的媒材形式當中,具有超然物外性格的抽象繪畫,是否還能有效傳達屬於這個時代的共感與精神?選擇「抽象」做為創作形式與風格,台灣的藝術家如何呈顯它的特殊意義?

國立台灣美術館在典藏品中,選取了66位藝術家共142件作品,涵蓋了二十世紀五年代以來,曾經參與或影響台灣抽象繪畫發展的各階段藝術家創作,以呈現台灣抽象繪畫在接軌國際藝術語言過程中的特殊樣貌。

初遇:抽象的探索與詮釋

 

台灣在五、六年代面對西方現代藝術的衝擊,藝術家對「抽象」概念的理論與實踐,多以多義性的各自詮釋,探索如何基於東方的文化脈絡,對「抽象」的現代藝術語彙加以吸收運用,並試圖在傳統中蛻變出有別於西方的抽象圖示。此時期的抽象繪畫,基本上均帶有不同程度的文化連結性,如「東方畫會」藝術家對「民族性」的美學訴求,或是「五月畫會」抽象水墨緊扣中國古典繪畫的審美概念,以及台灣現代版畫初期發展中擷取常民生活圖示的簡化、變形與再結構。而部分承接日治時期泛印象風格的西洋繪畫創作者,也以近立體主義的分割碎形與野獸派色彩運用,重新詮釋客觀視覺與主觀心境的對應關係。

 

研展:「抽象」的推衍

 

抽象形式的創作對藝術家而言,相對於反映現實,則更重於面對自身的心靈反溯。曾經親身參與六年代台灣第一波抽象繪畫運動的藝術家們,無論之後旅居海外或長留台灣,總在各自的時空環境與文化體驗中,隨著不同的心境流轉,推衍抽象的形式語彙與自我創作詮釋。在越過初期面對西方形式的衝撞與探索後,大部分藝術家更深入的對自身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因子進行再思考,而非依循西方抽象的「遞減」邏輯,朝向形式純化、絕對的現代主義藝術進化路徑。總在形式抽象的畫面結構中,蘊涵豐富的文人精神與生命情調的心象結構。

 

擴散:心象的演繹與界線的消弭

 

年代之後,台灣經歷了政治、經濟與社會的大轉折,在文化藝術思維上對本土的關注與對國際思潮的回應,結構出更形緊密且繁複的對應關係。後起的抽象繪畫創作者,紛紛重新思索並再次定義抽象語彙與創作本質的基本提問,尋求更具時代性以及社會溝通意義的藝術詮釋。狹義的純粹「抽象」界線已在藝術家對意識的探尋、辯證的質問、情感的陳述、訊息的聯結等的創作演繹下逐漸消弭,抽象繪畫發展初期的多義性心象表述,也進一步擴及到對外在現象與議題的聯結。而這些尚在發展中的狀態,無形中潛藏了台灣抽象繪畫不斷轉化與再發展的可能。

 

但這個展覽的最終目的,並不僅於「史料」的重整或台灣抽象繪畫歷史的再現;更重要的是,在一個媒材與觀念極度擴充,藝術可以任何形式出現的時代,藉由表現可見形象之外的抽象創作形式,重新拉出一段觀看的景深,邀請觀眾單純感受視覺藝術在造形結構、色彩肌理上的感染力,以及所勾動的內在心理聯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月桂樹女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