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活動名稱:

講‧述—2009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展 

 

展覽活動期間:

2009523~ 2009628

  

展覽活動地點: 

國立台灣美術館 –A1.B1.C1-4.E型展覽室.水牛廳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

電話 04-2372-3552
前往活動網站

  

展覽活動概述:

自八O年代後期,海峽兩岸的藝術活動不約而同發生了相當程度的轉變,不僅表現在藝術媒材、形式的擴充,更呈現出觀念與思想層面的拓展。尤其是兩岸當代藝術家在創作自覺上,清楚反應出對環境變異與社會脈動的敏感度。

 

本展以「講‧述」為題,主要探討藝術家在當代處境中,如何藉由創造性思考及活潑的媒材形式,轉化成獨特的藝術語彙,對個人、環境、族群,以及當下社會現象或普遍文化行為提出詮釋性的敘述。而此敘述如何透過互為主體的交互作用與溝通過程,讓意義在觀眾的感知中發生,進而啟發人們面對時代變動的視野與思維。此外,以「講‧述」做為兩岸當代藝術詮釋與對話討論的主軸,也在體現兩岸當代藝術在敘事面向的多元展現與特殊質地,藉此相互參照,以拓展兩岸藝術更廣闊的對話空間及人文向度。

 

【歷史與記憶】 

歷史是人類將過去的經驗以當下的視點重新做有意義的敘述,透過現在與過去之間無止境的對話,在時間軸線下劃定自身的座標。藝術家藉由圖像、符號或象徵的串聯嫁接,以創造性的文化圖式,重新詮釋個人觀察或群體經驗,包括歷史事件、傳統、文化記憶與族群意識等,並賦予其意義,使人們的生活與文化進行更深刻的連結。

灣藝術家廖修平、盧明德、蔡志榮、董振平、朱芳毅、邱昭財、吳天章、瓦歷斯.拉拜、鐘明燕;以及大陸藝術家馬堡中、陶艾民、邱黯雄、孫遜、劉鳴、裘世明、羅中立、黃愷等人分別以獨特的視覺敘事,貫穿個人經驗與歷史記憶或想像,運用歷史符號轉化、記憶場景編造、文化圖示重構等方式,再現人在歷史軸線或記憶長河中的存在詮釋。

 

【現實與反思】  

藝術做為時代的言說,不僅止於對現實的反映,而是以創造性的行為捕捉現實,讓現實得以自由呈現。面對眾多公眾議題與當下狀態,身處時代中的藝術家總以其獨特的洞察力與敏感度,穿透現實表像,並經由外在反射或內在反芻的過程拆解現實並重新組構,以描述、質疑、批判、參與甚至迴避等立場與現實對應。

時代當下問題面向總是引發藝術家高度的關注,台灣藝術家郭振昌、游本寬、洪天宇、劉柏村、許淑真與盧健銘、洪 易、周育正、陳擎耀、趙世琛、莊凱宇、范揚宗;以及大陸藝術家呂山川、楊少斌、姜健、海波、武明中、周滔、楊劍平、徐曉燕、楊千、崔岫文等人,均對描述現實、面對現實與回應現實,展現出藝術語彙多元與精彩的時代演繹,藉此比對出處在急遽變化的環境中,人集體的生存狀態,並反思人性與現實間複雜的依存關係。

 

【內溯與外延】  

從文藝復興時期發展出的「自畫像」傳統,到當代藝術的多元媒材展現,藝術家對自我存在狀態的探尋,一直是一個持續被探討的議題。它標示出創作主體觀看世界,並向世界揭示自己的主觀慾望,以及通過和內在靈魂的對話認識、面對並建構自我的意識,同時透過主體與外在客體關係的連結與呼應,表述自我的立場及態度。

展現自我內在面向的敘述,台灣藝術家袁旃、徐洵蔚、郭維國、王俊傑、張乃文、梁莉苓、邱建仁、楊紅國、陳敬元;以及大陸藝術家劉曼文、李天元、喻紅、詩 迪、何唯娜、閆博、于靜洋、劉韌、王之博、時硯亮、董媛等人,以透視並展現心靈內在作為講述的起點,與自己、與他人、與空間、或與創作的材料技術相互對話,並從中探求藝術形式在講述過程中,與外在溝通的最大可能性。

 

當代藝術中的「講述」活動,主要的關鍵在於語言的轉換與連結,亦即處理「歷史經驗」、「當下經驗」或「個人經驗」如何轉換為藝術語言,以及藝術語言何以連結至個人或社會的感知體系。無論轉換或是連結,均是藝術實踐行動的過程與探索,端賴創作者透過不斷的心智活動與技術操作予以達成。尤其在資訊急速發展的時代,探討當代藝術有別於訊息流竄的敘事特質,當藝術家同時成為視覺文本的「敘事者」時,她他如何將個人生命經驗連結至社會脈絡與人性共感的精神體系,是藝術討論中極具重要的議題。尤其透過此次展覽,兩岸藝術家的相互講述,將彼此對藝術的實踐在此平台上溝通連結,更顯出此次展覽在拓展兩岸人文對話空間的積極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月桂樹女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